,當時我就在現(xiàn)場,看得目瞪口呆
。中韓于是上升為亞洲籃球那個年代的主題,盡管當時我們處在“移動長城”的時代
,姚明還當了狀元。
接下來2003年的哈爾濱亞錦賽
,事關雅典奧運會的門票
,韓國隊繼續(xù)找中國男籃的麻煩。他們還是靠三分球
,將我們19分的優(yōu)勢追了回來,但當時指揮比賽的已經(jīng)是臨危受命的老帥蔣興權(quán)
,他在最后時刻派上了沒有登過場的焦健,和范斌打配合幾次成功
,最后贏了韓國隊10分。
最后一次記憶深刻的是2015年長沙亞錦賽 ,小組賽中韓國隊投瘋了,上半場領先達20分
,被中國男籃逆轉(zhuǎn),民政學院體育館響起了《五星紅旗迎風飄揚》的歌聲
。
不得不佩服韓國籃球的遠大志向。他們是亞洲最早接觸美國籃球理念的球隊之一
,很早就引入了區(qū)域聯(lián)防加盯人的防守,以此打反擊和投三分
,還主動走歸化路線。面對中國的“移動長城”
,他們還力捧河升鎮(zhèn),但打得好的還是金周成那種機動性前鋒
。
不過,韓國籃球發(fā)展思路不清,忽大忽小,導致原有的東亞小快靈特色漸漸丟失。這次打黎巴嫩,很久不見的韓國特色重現(xiàn)
,這也是被傷病逼的
。隨著西亞籃球尤其是伊朗“黃金一代”的崛起
,中韓不再是亞洲籃球的主題,變成了中國隊和伊朗隊
。
又10年過去,亞洲籃球的主題再次變化
,伊朗在衰落,韓國籃球迷失了方向
,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加入亞洲比賽,讓東亞和西亞的籃球都抬不起頭來
。